2007年8月29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浙江法制报精彩推荐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65岁老人将第12次走进司法考场
本报记者 汪嘉林 文/摄

image

  施祖林是永康市一位再平凡不过的老人,慈眉善目的他却有着相当不平凡的经历。从1982年开始,施祖林便以公民代理的身份免费为困难群体讨要公道。1993年,从来都不甘寂寞的他又将自己奋斗的目标对准了全国司法考试。十多年过去了,尽管由于各种原因老施屡考屡败,但乐天派的他却从来没有灰心过,今年9月,施祖林将第12次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
  尽管施祖林是本报的老读者了,但是记者要对他进行采访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大考”在即,为了能潜心复习,老人几乎切断了对外的一切联系,仅凭一部手机和家人保持着沟通。
  经过数次电话联系,老施才勉强同意给出二三十分钟的时间来谈谈自己这十多年来的心路历程。他告诉记者,千万别占用他太多的时间,自己已经65岁了,再加上前几年得了胆囊癌,无论身体状况还是记忆力都每况愈下,所以今年给自己下了“死命令”必须要通过司法考试,毕竟,自己是个热爱法律的人,如果连司法考试都没有过,可能会抱憾终生。
  与电话沟通大相径庭,见面之后记者才发现施祖林是一位特别和蔼的老人,满屋子的法律丛书是他一生的挚爱。说起法律,老人久未打开的话匣子似乎再也关不住,在记者静静地倾听中,老人说起了自己和法律那既缠绵又充满风浪的过去。

  法律是他一生的挚爱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直到现在说起来,施祖林仍然透着一丝悲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施祖林的弟弟到安徽某单位工作,这原本对于他们家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一来弟弟算是长大成人,能独自外出闯世界了;二来,弟弟工作也可以为家里并不宽裕的经济状况减轻压力。
  一家人欢天喜地地将弟弟送上了北上的火车。
  弟弟的离开让家里冷清不少。每当说起独自在外的弟弟,无论是施祖林还是年事已高的父母不禁黯然泪下。为了排解心中的牵挂,施祖林决定每隔一段日子便给远在安徽的弟弟写封信,问问他的近况。
  但没过多久,弟弟的回信却戛然而止,施祖林连续发过去的十几封信件竟然都如同石沉大海。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施祖林的心头突然涌起一阵不祥的预感。尽管如此,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施祖林一方面将这件事儿瞒着父母,另一方面又加紧给弟弟写了数封书信,希望这仅仅是弟弟的一时疏忽。
  然而,事件却并没有像施祖林想象的那样发展,不久之后,噩耗从安徽传到永康——施祖林的弟弟在安徽已经死亡!
  是生病还是意外事故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施祖林登上了去安徽的火车,希望对方单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让施祖林再次没有想到的是,对方单位对死亡原因讳莫如深,最后得出结论:“以自杀论处。”施祖林简直不敢相信,对方单位竟然以如此草率的态度将这件事儿盖棺定论了,虽然几经交涉,但最终并无结果。
  “怎么办?是就此放弃还是坚持到底为弟弟继续讨要公道?”在几位朋友的劝说下,施祖林决定拿起法律武器为弟弟讨要说法。
  “其实,在那时对于法律我完全是门外汉,别说是具体的法条,甚至连程序都不知道该怎么走。”施祖林告诉记者,为了使自己的主张有法律上的依据,他几乎翻遍了在那个时代能够获得的所有法律文献。由于在那个年代法制并不完善,万般无奈的他只能将长达数百页的申诉状挨个部门送。
  尽管如此,大部分申诉状如同泥牛入海。“我曾经也灰心过,总在想这样的路何时是个尽头?”正当施祖林几乎已经绝望的时候,1982年,这件事儿忽然有了转机,原来施祖林的弟弟真的是死于意外事故,而并非自杀。事件有了认定,一切便又重新回到了程序之中,最终,施祖林为弟弟的意外死亡讨回了说法。
  这件事儿让施祖林彻底爱上了法律,他觉得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公平的事儿难免会碰到,而这法律就是咱老百姓手中维护自身权益的最好武器。打那时起,施祖林便横下一条心一定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法律知识,为困难群体赢得公平。

  二十余载免费代理讼案数百起

  要为百姓赢得公平光有想法显然是不够的,施祖林明白这个理儿,可是自己一直在永康房管会工作,很少有机会能够系统地接触法律。
  从1982年开始,施祖林便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先后获得了31科法律课程的合格证书、中华全国律师函授中心法律专业毕业证书以及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本科文凭。
  “学习是件异常艰苦的事情,但同时也充满乐趣,看着一张张合格证书在手中变厚,欣喜之情真是难以言表。”施祖林告诉记者,自己系统地学习法律并不单纯是兴趣所致,他一直没有忘记要为百姓维权这个自己最初的出发点。
  2004年,湖北小伙子黄某一见到施祖林就几乎泣不成声,好几天没有吃过饱饭的他经不住这样的情绪波动一下子瘫倒在了施祖林家的客厅里。
  “看到他这样我觉得非常心疼,一下子就想起了弟弟。”施祖林告诉记者,从头一眼看到黄某就知道这个小伙子已经遭受了天大的委屈。
  果然,事情就如同施祖林所料想的那样,黄某从湖北到永康来打工,刚开始一切都很顺利,在老乡的介绍下进了一家五金厂当学徒工。企业老板告诉黄某,有3个月的试用期,每天给他5元钱的生活费,而过了试用期后就以计件工资的方式给黄某发放工资,每月可以有八九百元的样子。
  虽然前3个月生活的非常艰苦,但黄某始终充满着期待,只要熬过这3个月一切都可以步入正规。然而事与愿违,第4个月、第5个月过去了老板却一点动静都没有,万般无奈的黄某找到老板才知道,企业老板以黄某生产了不少次品为由不但不发一分钱的工资,甚至还打算将原本5元钱一天的生活费都给扣了。
  千辛万苦找到施祖林的黄某早已是饥肠辘辘,而施祖林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中,他一定要为黄某讨回公道。
  很快,施祖林做了黄某的代理人,调查取证、申请劳动仲裁,最终诉至法院,一步步、一环环可谓有板有眼,最终赢得了诉讼的胜利,黄某拿到了拖欠已久的工资。对于施祖林,对方聘请的专业律师也不得不折服他对法律的精通。
  施祖林告诉记者,在他的生活中,打这样的官司不知道已经有多少起了,从1982年算起平均每个月都会受理一起,至今已有数百起,而这些完全都是免费的。

  司法考试只为圆一个梦

  尽管通过自己的努力,施祖林已经获得了各种各样法律专业的文凭以及合格证书,然而获得律师资格证一直是他的一个梦想。
  1993年,施祖林第一次走进了律师资格考试的考场,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考试,眼前的景象给他的震动着实不小,一个个铆足了劲儿的年轻人足足要比他小上好几轮,黑压压的坐满了整个教室,这可让施祖林这个从来都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老顽固”感到了压力,答题也分外地小心谨慎,然而年纪不饶人,虽然已经尽了全力,第一次考试并没有让他如愿以偿。
  考试是失败了,但施祖林并不灰心,律考年年有嘛,今年不行,明年还可以继续参加啊,在自我激励的同时,施祖林也开始认真分析起原因来。他觉得,从记忆力来看,自己肯定不如年轻人,如果在这一块内容上硬拼,自己或许永远不可能成功,然而,与众多的年轻考生相比,施祖林也有自己的优势,年龄大了,社会阅历丰富了,对法律的理解可能更为准确精到。当务之急还是要让自己不断开拓视野,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
  自那以后,只要能够获得法律书籍、资料,施祖林便会如饥似渴地学习,由此他也成了《浙江法制报》的一名忠实读者。他告诉记者,法制报上很多鲜活的案例给他提供了最好的样板,而那些关于最新政策法规的报道又让他能够非常及时地了解到最新动态,让自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1994、1995、1996……施祖林又数次满怀希望地走进考场,然而结果都非常遗憾。但是,在这一次次的失败中,施祖林的心态也发生了些许的改变。他告诉记者,通过这一次次考试,让他认识到其实通过考试对于他这样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并不那么重要了,关键是在一遍又一遍的复习中让他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01年对于施祖林来说可能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极大的波折,就在这一年律师资格考试被撤销,取而代之的是全国司法考试,参加考试的门槛被大幅度提高——由原来的专科文凭提高到了本科文凭。而更为要命的是,在这一年施祖林被确诊患有胆囊癌。
  一边是重病缠身,另一边是手头上只有法律专业专科文凭,何去何从的选择再一次放在了施祖林的面前。“当时如果打退堂鼓其实也并不丢人,毕竟已经年逾花甲。”可是施祖林是一个执着的人,他选择将考试进行到底。
  2002年4月,老施拖着病体走进了法律专业自学考试专升本的考场,他发誓要用两年半的时间啃下法律专业本科这块硬骨头。为了能节省时间,施祖林常常一次考试就连报4门课程,癌症的折磨让他在考场上几乎晕厥,然而为了自己的梦想,施祖林始终没有放弃。2005年,施祖林终于实现了对自己的承诺,获得了法律专业本科文凭。
  一切的奇迹或许也就从此开始,癌细胞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控制,施祖林又有了再次走进司法考试考场的机会。
  今年的9月15日、16日,将是这位老人第12次走进考场,紧张的复习在有条不紊中进行。施祖林告诉记者,他冥冥之中觉得今年可能会顺利通过考试,万一不成功,他也并不担心,他会一如既往地参加第13次、14次考试,只要生命不终结,那么对法律的求索就绝不会有丝毫的停歇。